口罩也有了“國家標準”,實驗告訴你哪種口罩zui管用
秋冬季節(jié)來臨,氣溫逐步下跌,霧霾、沙塵卷土重來,各種口罩又開始熱銷。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門,質(zhì)量也良莠不齊,挑***款健康的口罩成了不少人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
《生命時報》邀請權威專***,分析各種口罩的利弊,教你選出zui適合你的那***款。
受訪專***:
中日友好醫(yī)院干部保健科主任醫(yī)師 陳欣
******城市環(huán)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應登
口罩終于有了******標準
11月1日,我***較早的民用防護口罩******標準——《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(guī)范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范》)將正式實施,在此之前,我***沒有***則專門針對普通民眾的防護型口罩相關標準。
不少口罩在包裝的醒目位置上印有“過濾效率”。但有媒體曝出,北京某超市幾款宣稱“去除率高達90%以上”的口罩經(jīng)檢測,實際去除率只有30%至40%。
更可怕的是,上海質(zhì)監(jiān)局今年3月披露,針對來自上海市生產(chǎn)企業(yè)、實體銷售店和網(wǎng)店的69批次樣品進行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54批次口罩的zui低過濾效率低于90%,28批次的口罩含致癌物質(zhì)甲醛。戴口罩本是為了健康,沒想到讓“毒口罩”害了自己。
《規(guī)范》的實施或?qū)⒏纳泼裼梅雷o口罩市場無標可依的現(xiàn)象。根據(jù)標準,口罩的防護***別由低到高分為四***:D***、C***、B***、A***,分別對應不同的空氣質(zhì)量情況。
測試:啥樣的口罩zui防霾
究竟什么樣的口罩zui防霾?***個測試就能把口罩***族“扒”干凈。
材料:PM2.5檢測儀1臺、口罩過濾效率檢測裝置1臺、常見防霾口罩6款。
檢測環(huán)境:室內(nèi)PM2.5數(shù)值151μg/m3。
原理:通電后,風機轉(zhuǎn)動時帶動氣體向下流動,依次將口罩用橡皮筋套在入風口,在風機的作用下,氣體透過口罩從入風口進入測量腔中,分別測量通電前PM2.5濃度和口罩過濾后的PM2.5濃度。
結(jié)果:帶呼吸閥門口罩過濾效果zui好,PM2.5過濾率可達96.5%;***次性醫(yī)用護理口罩的僅為47.1%;棉布口罩效果zui差,只有17.3%。
專業(yè)PM2.5口罩 推薦指數(shù)★★★★★
特點:
防護能力強,值得推薦。心肺功能不好的人,建議盡量選擇帶氣閥口罩。
帶濾片的棉布口罩 推薦指數(shù)★★★
特點:
防霾和保暖兼?zhèn)?,但與臉部密合性差,濾片作用不大,防霾效果稍遜色。
醫(yī)用***次性口罩 推薦指數(shù)★★
特點:
可防止飛沫傳染,但密合性低,只能隔離大顆顆粒物和病菌,防霾效果有限。
普通棉布口罩 推薦指數(shù) ★
特點:
大多采用化纖面料,針織的孔隙大,只能抵擋***些煤煙和沙塵,對PM2.5幾乎沒有作用,屬于防霾口罩的“墊底者”。
4步教你正確戴口罩
***先,雙手平拉口罩,將兩側(cè)松緊帶分別卡在左右耳后。
其次,將口罩調(diào)整到與面部合適的位置。
第三,雙手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頂部向兩旁同時按壓鼻夾,直至緊貼鼻梁。
zui后,雙手撫摸口罩在鼻端、面頰和下巴的位置,注意是否貼合。
可在佩戴后深呼吸幾次,如果感覺四周漏氣、呼吸時阻力增大等,應重新調(diào)整或更換。摘戴口罩前,保持雙手潔凈,不要碰口罩內(nèi)側(cè)。
4個錯誤,讓你的口罩白戴了
每天查看霧霾指數(shù)應成為必修課。彭應登提醒,空氣濕度低于90%且PM2.5的濃度大于200μg/m3 時,外出應戴口罩,還要注意避免下面4個錯:
公共場所完全不戴
***些空間密閉公共場所如公交、地鐵、商場等,人流量大,會存在大顆?;覊m和病菌,建議堅持佩戴。同時條件允許,建議在***中放置空氣凈化器。還有人從辦公樓到食堂、***中到地鐵站等短時間就圖省事不戴口罩?;蛟S偶爾幾次無所謂,時間長了,還是有***定風險。
***味追求防護效果
有人說,套在頭上的口罩比掛耳朵上的防護效果好。專***表示,這種口罩密閉性確實更勝***籌,但更適合鍋爐工、化工廠等危險作業(yè)時使用,日常防霾有些夸張,尤其是孕婦、小孩和有呼吸系統(tǒng)、心血管系統(tǒng)疾病的人,不建議戴此種口罩。
長時間佩戴
密閉性較好的口罩長時間佩戴,會影響呼吸功能,易讓人產(chǎn)生胸悶等不適,還可能導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。佩戴zui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,半小時左右就應摘下來換換氣。此外,在摘戴過程中,盡量不要將口罩內(nèi)層裸露在外,會接觸外界臟空氣,降低口罩使用壽命。
咳嗽、噴嚏不摘口罩
咳嗽或打噴嚏時,呼出的大量熱氣和唾液會弄濕口罩,其阻隔病菌的作用會降低,防護性變差。建議將口罩摘下,咳嗽或噴嚏后再佩戴。
注:文章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